Tuesday, November 10, 2009

賣笑

笑,對於你,值多少?

我說的是真正的笑,不是純粹一組組繃緊的臉部肌肉。

人類或許是最能仿的動物。 我們的臉部肌肉多且well-developed。

但不管你相信與否,裝得越久,裝得越多,就越難分清真偽。 越愛臉譜的,就越討厭真正的自己。

笑,只是其中一張臉譜,也可能是戴得最多的。

當你幾時無力再裝時,看著散落一地的臉譜,會否覺得它們冰冷無情得令人心寒?

Monday, November 9, 2009

比賽

我看了一場比賽。

要贏這場比賽不容易, 她們備戰已久,甚至餓了幾個星期,心理生理方面皆處於“最佳狀態”。

她們每週末集體練習八小時,毫不鬆懈。 大戰前夕,個個嚴戰以待。

她們的戰衣一襲襲,閃閃發亮,wow,氣勢的先聲,猶勝武士的盔甲!

這場遊戲還要較量腦筋,是 a war of intelligence 。

噢,忘了說,她們還比經濟,比文化,比哲學,比民族意識。勁!

又要刻意化敵為友,識“做人”。

才藝,琴棋書畫,唱歌跳舞,甚至來個Chinese Kung Fu。

她們真正的武器是——
唇膏胭脂假睫毛… … nu bra 絲襪高跟鞋… …

還有笑容,是源源不絕地供應的笑容, 無時無刻挺胸收腹擠笑容, 絕絕對對的耐力比試。

有個支持不住暈倒台上,水銀燈吵吵的射在暈倒者身上,情況既尷尬又惹笑。

忘了說,這場比賽叫選美。



Thursday, November 5, 2009

悲劇的延續

下班前, 鄰座傳出CNN 的breaking news:德州Fort Hood 發生了槍擊案! 十二人死亡,三十多人受傷。 當下我呆了,腦海很自然的浮起一句:又是瘋子!? 同事已早一步知悉新聞,說:槍手聽說是個軍官,說不定是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同事說時語調聽似平淡,但其實無奈。 我不是第一次聽她提起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這名詞,她男友以前是當兵的,去過伊拉克, 駐守了一年多後,最近回家,重返校園。表面一切如常,但其實他卻受著 PTSD 折磨纏繞,晚上會失眠,會無緣無故發很大脾氣。 但令我最深刻的,是當她問起戰地的事,男友即時反應是: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是多痛苦或可怕的事才會令人不想說,不想回憶?

幾年前,六十分鐘時事雜誌報導一個從北韓逃跑到南韓的年輕人的故事。 這年青人原本在北韓時是個負責看守邊防的小兵。 一天晚上,邊防室就只有他和一位年齡相若的同事兼友人看守, 他看準機會,在那電光火石間下了決定—— 抓緊這刻逃出去!要不,自由的機會可能永不會再臨。 但要逃離高壓政治還要先爬得過高壓電網 ,一條長長的電網陣,分隔南北兩國。 小伙子們剝掉衣服,全身緊貼著泥地,連皮膚上的毛髮也不能觸碰到電線,要迅速地爬! 他爬過了,回過頭來,用手示意朋友要趕快。 但幸運之神並未眷顧他的友人,他看著友人在自己眼前被高壓電擊斃⋯⋯

然而,情況不容許他停下來,他拔腿猛跑,直到遇上南韓的邊防守衛軍,然後舉手投降。

接受訪問時,他已經在南韓住了下來, 一個人。

訪問到尾聲,記者問了一個問題:有否想過你的家人結果會怎樣? 年青人搖搖頭,用手蓋著眼說:I prefer not to talk about it。 那一刻,鏡頭內的訪問者和被訪問者都默默無言。

有些事,不是想說就能說,或想忘就能忘。

回家再看有關槍擊案的新聞。 槍手39歲,是軍隊的精神科醫生。 精神科醫生?他可是要幫助同袍克服恐懼,克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的人⋯⋯ 現竟然是一個精神科醫生開槍亂殺人!
那批美軍,沒在伊拉克戰死沙場,卻死在家園,死在自己人的手上。

Wednesday, November 4, 2009

三十宜穿不宜穿

最近與好友聊天,談到近三十關口這話題,大家一致認同:人到“三張”,儀容打扮作風都應與年齡相配,畢竟已不是十八廿二。

不說談吐舉止,因為這些要以內涵修養歷練磨出來,日子有功則自然流露,要學也學不了。 我們倒有興趣談打扮,甚麼是三張宜穿不宜穿。 哈!我自問也算是個不太受年齡框框影響的人—— 心境年輕最重要,衣服穿得舒服合身就好。 然而,對於某些裝束,我仍是覺得過了二字頭不應穿。


頭箍-
頭箍本來是女性的恩物,有時候束辮子久了會令頭皮發疼,一個頭箍,就能簡單利落的令煩惱絲妥當貼服。 帶頭箍的女孩予人乾淨整齊的感覺,清新可愛。 但問題是,當你看見一個眼角有魚尾紋的女士帶著頭箍,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 儘管我還未有魚尾紋(touch wood,touch wood!)但已經受不了自己帶頭箍的樣子。 我四處尋找一些簡單百搭的,可以甚麼年紀都帶的好看的頭箍,但總尋不著。 所以,對年屆三張的女士而言,連低調的黑色棕色頭箍也難帶得好看,就更遑論那些鮮艷的有polka dot的有閃石的結著蝴蝶或花兒等等的,否則,變了desperate "kawaii", 就令人看了活受罪。



結大蝴蝶的鞋子-
對,這樣的鞋子非常漂亮,是精品,但還是不要穿上腳好了,不然人家會覺得你一把年紀,還想走路一蹦一跳似的。



泡泡短裙-
雙腿再漂亮也好,也不要靠穿這種裙子去炫耀。 這些裙子留給小女孩或玩cosplay 的人吧。

粉紅配黑-
只宜Victoria Secret主打衣物類型。
我總是覺得這兩個顏色走在一起帶有動機不純的暗示,粉紅是小女孩或少女的顏色,很天真純潔;黑色則成熟深沉,亦可性感。 粉紅與黑令人聯想倒法國妓女裝束,即使用在 Chanel 的套裝上,這顏色也曖昧得過火。


花襪褲-

深色的還勉強可以,別的顏色會很嚇人。



有大蝴蝶結的衣物-
把大蝴蝶穿上身而穿得好看的,我記憶中只有窈窕淑女中的柯德莉夏萍。 東施效顰的話,絕對會有反效果。



粉艷腮紅-

那種把臉頰塗得一團粉紅的化妝,除非肌膚柔仍滑緊緻得像少女,否則不宜。




好,是時候翻開衣櫃,整理整理,穿出我的三十歲!


稍候再談“宜穿”⋯⋯

我又躲懶了

我又躲懶了。

不想上班,不想工作。

於是我請了一天假,對自己說,這是要給自己時間去完成 personal statement。

當然,personal statement 沒完成,連動也沒動過。

又一天。

我心裡總是在問自己:究竟最想做甚麼? 是甚麼能夠給予我動力充實地生活?怎麼老是提不起勁去做該做的事? 我身邊的人總是對我說:只要你找到自己最想做,最有興趣做的事,你就會自自然然會有股動力去做,而且會做得好。

問題就是,我更似在逃避那自以為愛做的事。那下一個問題就是:可能你以為自己熱愛做的事並不是你真正熱愛的。 於是又得問自己:那究竟甚麼是我真正熱愛的事? 是我該更努力去找自己的passion,還是應把眼前的活兒幹好,才能發現passion?

究竟passion 在哪?甚麼是真正的passion,能產生自然的推動力去發熱發亮?是我沒聽見自己內心的呼喚?還是我一直太隨波逐流,導致埋沒了本性?

wait,wait,wait⋯⋯

那麼簡單的問題,要想得那麼複雜? 就那麼一句:你最熱愛做的事是甚麼?竟把它當riddle!

好,既然未能誠誠實實答得上自己熱愛的事,就把視線移回現時的工作吧。為甚麼不想上班?

工作壓力不大,環境可以,同事們又很好,薪水ok 啦,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但工作性質不適合我。

哎呀!天呀!聽吓自己——“工作性質不適合我”! 活脫脫的generation Y , Yeppie(young experimenting perfection seekers)—— 即是懶有理想卻極之迷惘,對工作沒有commitment 的一類人,心底裡渴望找一份能給予永恆快樂的優差。

⋯⋯

疊埋心水,做好呢份工吧啦。 (是啊,應效法特首的過氣勵志金句嘛。)

Monday, November 2, 2009

Live the life you love; Love the life you live

What life do you want to live?

As a person who is not endowed with a congenital and genuine sense of gratitude toward life, I am always in search of something that I am deemed unable to get. I know frustrations and the feelings of sorrowful yearning pretty well.

Maybe I simply want a "better" life, for the days on earth is too valuable to be taken lightly? Or maybe I just do not want to settle for less ...yet?

Could it be that I just want to strive that little bit more and see where I can get?

Could it be that I somehow compare too much my own story with the glamour in other people's so-called life, and in doing so I despise yet regret?

Or could it be that I so achingly remember fragments of the dim old days in which my pastel-coloured vision was obstructed by chaos and sadness?

Well, what is remembered is remembered. What had been forgotten sunk into the black box of consciousness, and from where they occasionally emerge in gloomy hues... through my dreams.

Dreams are carriers. So weightless yet so heavy.

I do not understand, and am not understood.

Biological clock is one matter, psychological sandglass is another. The two pace in huge discrepancies.

I have to catch up, yet I wish to stay. I want to lament, yet I ought not idle away.

* * * * * * * *

Somehow, somewhere, there is always (at least) one missing piece in life.

People say the missing piece is what keeps you going; and flaws make beauty complete. A life about love is one in which you feel pain. Love is an ability, not a feeling. Love endures hurts.


Sunday, November 1, 2009

I used to...

I used to ponder little over this topic of what I am used to and what I am not.
Getting nostalgic now. Can't help...
I used to eat less but healthier.
Now my meals are filled with overly-proportioned meat and little veggie.
I used to exercise more often and with zest.
It is basically inconvenient to find time and place to work out now.
I used to be more flexible and resilient in yoga.
Can't blame anyone. The lack of practice makes my body dumb.
I used to loiter away afternoons in Starbucks, reading or doing nothing.
Now, Starbucks are miles away... and they don't have free magazines/newspapers here.
I used to enjoy (window)/ shopping alone.
I have to go with someone, otherwise I feel unsafe.
I used to walk more and faster.
Needless to explain about this one. Cars are not helping people to stay fit.
I used to have more time for myself and did not feel lucky or grateful for that.
I yearn for personal time. Now my time is sliced up into pieces and then falls all over the place.
I used to not experiment with cooking.
Newfound joy.
I used to love soaking myself in music.
My ears crave less indulgence now.
I used to have a tidier bedroom but a messier work station.
The result of not having anyone nag about messiness and less workload.
I used to get things done a little faster.
I used to speak softer but faster.
Can't get people hear you if not by shouting because the distance between walls are longer.
I used to not like children that much.
Children are kinda fun, well, sometimes.
I used to find American TV programs boring.
Some are actually pretty good.
I used to find getting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exciting.
Simply don't want to get up early now.
I used to feel insecure about self but safe of the surroundings.
This is what bothers me most. I can't feel safe. There are more crimes here.
I used to be surrounded by more intense visual and audio stimulations.
Light pollution is equally bad, but just doesn't reach me. Noise pollution is truly less.
I used to eat out less.
New family, new habit.
I used to drink better filtered (not distilled) water.
Again, new family...
I used to have less MSG intake.
Chinese foods here are incomparable to those in Hong Kong. Without keen competition, demands on cooking skills remain low, hence the poor taste and lack of authenticity.
I used to at least find my jobs rewarding, if not fulfilling.
Now, I work to buy time or, worse, to pass time.

Thursday, October 29, 2009

單人沙發

早前很想在睡房放一張單人沙發,不要華而不實的,不要真皮,不要古靈精怪,只要一張簡簡單單,舒服的布沙發。 走遍大小傢俬店,只發現Crate & Barrel 有那麼一款:是用羽絨造的,外表不起眼,但卻是舒適得叫人坐下了就不願起來。 它軟硬適中,不是那種軟得令你覺得像跌入棉花團,也不是硬繃繃的沒半點情味;它扶手靠背坐墊每樣都設計得那麼恰到好處,坐下去就像跌進一個溫暖結實的懷抱。 我想像著在這沙發看書,喝茶,累了就挨著睡,多舒服恰意!

眾裡尋它,我要的就是這樣的一張沙發!





看看價錢牌:美金一千五百元⋯⋯還要加稅!

我的睡房注定與這沙發無緣了。




我第一間屬於自己的睡房是二十多歲出來工作,置了業以後的事。

那是一所小單位,十七樓,窗外向山,常可望見綠葉藍天。

我把睡房佈置得簡單舒服,選了連裝修師傅都說好久沒見過的碎花牆紙,放了單人床,電腦桌,衣櫃和書櫃,其中一個小書櫃沒門,媽媽便用碎花布給我弄了一塊薄薄的櫃簾,可愛極了。 媽媽的睡房也簡單精緻:高高的睡床旁邊是她特喜歡的暖色厚窗簾,衣櫃書櫃“入牆”,安裝幾乎無縫,沒有浪費一寸地方,堪稱善用室內空間的佳作。 此外,媽媽的睡床永遠是那麼乾淨整齊,冬天鋪已洗舊但仍優雅的床單,夏天鋪那種厚身的竹蓆,清爽涼快。

就那麼一個兩房一廳的房子, 只有方塊般大,是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香港住宅單位,但媽媽就能將它弄得那麼優雅,我最喜歡那沙發旁邊的小茶几,玻璃飾櫃內放了碎碎的鵝卵石,以及從二手店買回來的波蘭製木偶擺設,茶几上面鋪了白色蕾絲布。 還有鋼琴,聖像畫,十字架,木製的彩花小圓餐桌。


(待續)


Sunday, October 25, 2009

速讀


一般人的英文閱讀速度平均為每分鐘200至250字,若能擺脫vocalization 和 regression 這兩個最防礙速讀的習慣,加上平日有足夠訓練,即使一般人都可以達到每分鐘400-600字的速度,有些人擁有驚人的閱讀速度,甚至能達每分鐘1000字!

碰巧 Groupon 有Speed Reading Class 優惠,價值$200 的速讀課程只需$60,馬上報了名。

上完連續兩天的課,是一輪疲“腦” 轟炸。

你問我學了甚麼,我只能答這課讓我肯定了有些書真的不需要速讀,而是要慢慢享受。
導師訓練我們用一小時讀完動物農莊, 回想真有點荒謬! 這樣讀書連走馬看花也不如, 而且簡直是對George Orwell 不敬。 我越是快速掃視一行又一行的文字,就越覺痛苦,恨不得衝出課室找間 cafe, 舒舒服服窩在沙發裡慢慢的讀,仔細思索書中映射的蘇維埃時代人物,欣賞那帶著黑色幽默的尖銳諷刺。

用速讀方法看幾百頁的稅務條例或讀那些充斥書局的 “教你如何XXX” 等,“怎樣做個XXX” 之類的自助工具書還好, 但偏偏這些他就不教。


Monday, October 19, 2009

成績



好一陣子沒嚐到收成績單的緊張,對上一次是兩年前。 這種有趣的刺激感不能多,久不久一次就好,多了會麻木。

三星期前的考試,成績單應該到了。 問家人今天拿了信沒有,未。 於是我一個箭步跑到屋外的信箱去掏信。 是,我認,我很緊張,我是那種接過成績單時會手震,會心怦怦跳,會很在意,會暗地裡比較,別人問起時會歎一口氣然後說“ok 啦” 語調無棱兩可的人。 很小心眼是吧。

香港讀書香港長大的,都是很難學會瀟灑地接過成績單,不管結果如何都能自信地說:我的價值不被框在那堆排名/數字/英文字母裡! 其實,由幼稚園至大學,接成績表都成了學生們天大的事—— 是龍是蟲就看那一紙績單;就像可憐的小罐頭等著被QC 蓋印然後分類,從此你也相信那堆排名/數字/英文字母就代表了你。 我是香港教改時代前的產物,現在新學制下的莘莘學子會否類同,我不知道。

Well,扯遠了,話說回來——看著我現在手上的那張成績單,真有點欲哭無淚。
唉~

唉~

唉~




誇張了,可能是我誇張了。 但我真的很depressed。

Depressed 是因為痛恨自己未盡全力,那本電話簿般厚的練習只做了六份一;因為痛恨自己資質不足, 腦筋不靈;因為痛恨自己少壯不努力,verbal 攞包尾 (35% percentile,夠“屎”嘞呱!)。但最痛恨的還是——我如何努力都無法寫出簡簡單單一個undergrad. 都隨便寫得到的essay。點算!?

人家寫好五句,我才切出一句;別人還要用上各式修辭,我?在腦海裡找一個字都要咬斷筆桿。 就以坐我旁邊的鬼仔同事為例,他不消片刻便可撰好一封洋洋灑灑的書信,不費吹灰之力。 我花了大半天寫的文,讀上去還是怪怪的,不甚通順。

現在知死了!中文不精英文不佳,兩頭唔到岸。 抱著半桶水的兩文三語在浮浮沉沉,如此下去,說不定他朝一日淪為illiterate,被淘汰掉也不定。




Sunday, October 18, 2009

Sunday Teacher


這星期天美得很, 陽光溫暖和煦,天色清澈蔚藍,秋葉滿樹。 難得睡眠充足,精神飽滿,差點沒有高歌起舞。 如此良辰美景之下,理應心情暢快笑臉迎人;理應出外爬山遠足,至少去湖邊溜達溜達,但此刻我的心情確是有點 disturbed。

早上到教堂望九點半彌撒,沐浴在教堂彩色玻璃折射進來的陽光下,心神早已融化在歌詠團的溫柔和聲裡。 啊!多美好,感恩感恩。 彌撒完了後我會好好教導那班可愛的主日學小朋友,做個好導師,教他們祈禱,讀聖經,玩遊戲 ⋯⋯ 啊,今天是第一堂,我們還會互相介紹,互相認識。

進課室⋯⋯
.
.
.
.
.
.
.
.
.
.
.
.
.
離開課室⋯⋯

我還是不要當主日學導師好了。

這些生於2002/03年的小人兒與我心目中孩子的形象相差太遠。 看著他們,我對學校裡免不了會發生的同化過程起了點恐懼, 他日我的孩子會有多難教? 會每星期來聖堂的應該不會壞到哪兒去,至少他們的父母都願意灌之以天主教教理。 但這麼一點點的熏陶怎能抵擋主流社會的洪流? 我的理性對自己說:別憂慮太多,你的兒童青少年期也不是這樣熬過來的嗎?沒啥大不了,成長過程中人自會學懂成熟,平衡。

但假若我日後的孩子像我一樣是個內向安靜的小孩,恐怕會比較難熬。




Saturday, October 17, 2009

Nighthawks



午夜夢迴,無法入眠,我眼睜睜看著窗框的影子,芝加哥初春的月光是藍色的,孤寂得冷冰。 悄悄地,這幅畫走進了我的腦海,我看見畫中人彷彿若隱若現地喝著,又放下杯,寂寥無言。 酒吧的燈光乍暖還寒,令人好想披上大衣回家去。 忽然我掛念起那個已放下好久的人,他的一個眼神一句說話都可烘暖我的心。

但那已經是很遙遠的事,那人可能已經不再惦念我,往事只會漸行漸遠﹐漸無聲。 我想逃離此刻的孤寂,然而街的轉角處又瀰漫著無法觸摸的淒清。也許至少我在這裡暫且可找到一絲慰藉,在寥寥幾個陌生人中我們可隱隱找到一絲連繫。

我已記不起自己有沒有掉眼淚,只知思念緊緊纏繞著我,渴望久違了的擁抱,然而希望早已被現實搾乾。

那夜,我凝視著那幅只存在腦海裡的畫,一直到天亮。 那幅畫叫甚麼名字,在哪兒見過我都想不起,但它彷彿就掛在我眼前,莫名其妙地清晰,把我整個人吸了進去。

個多月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跟朋友到芝加哥藝術學院,在琳琅滿目的藝術品中,竟赫然發現此畫!原來這幅畫一直都收藏在芝加哥藝術學院裡。 那一刻,畫與我,咫尺之間有著詭異又無可言喻的興奮,déjà vu ,就是你。


此畫名為Nighthawks,畫家是Edward Hopper, 此畫作於1942年,正值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當時整個美國社會籠罩著陰霾。 畫中亦透露了城市人的孤寂和疏離,畫中四人關係撲塑迷離,既近且遠。


後來,此畫被演繹成......






















我也來鬥cheap!

最近誤打誤click之下發現了Leona穿39號鞋的大頭妹的網誌,看得津津有味。又,兩人都登上了衣服“鬥cheap”的擂台。 弄得我心癢癢,儘管姍姍來遲遲遲, 但我還是想湊個熱鬧,把兩件上星期買回來的cheap cheap 戰利品擺上來,過癮一番。

兩件上衣都是在百貨公司Macy's 搜回來的,在美國的百貨公司購物有時候真的可找到無限驚喜。舉例說:下面圖一的上衣牌子是DKNY Jeans,價錢牌上原價$49,後減至$29。 不要以為減價到此為止就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再拿著衣服到檢查器 “du” 一下衣服的條碼,原來實際價錢竟然是----$6! 加稅後$6.6,折換回港幣都是$50左右。 這件衣服質料佳,車工細,款式經看,不管配舊牛仔褲,或淨色裙子都好看。





領口和袖口的繡花顏色悅目,相當精緻可愛。


第二件:由$35減價至$4.99,牌子叫American Rag。我對牌子不太在行,但對質地卻很敏感。 像我這種穿起黑色型格衣物都型不起來的,慢慢就養成對蕾絲的偏愛。 蕾絲有許多種,但很多都中看不中穿,有些美得像夢境,但穿在身上會不舒服得把你刺醒。 這種蕾絲作窗簾茶几布就好,不能貼肉。 說回這件衣服,除了鈕扣,連腰間的束索的繩子全都是蕾絲,質感輕柔,摩擦在頸項也不覺刺,顏色柔和,繡花精美,才港幣四十二元。







買到好衣服,讀到好blog,發掘到優質股,都是那麼令人興奮!不對嗎?

Friday, October 16, 2009

胖 Doi

胖Doi愛吃,有張胖嘟嘟的娃娃臉,渾身圓鼓鼓,穿起有帽的sweatshirt 時樣子煞是可愛。 胖Doi 愉快時眼睛閃亮閃亮,散發出一股孩子氣的調皮和淘氣。 胖Doi 是姊姊們的甜心。

胖Doi其實是現代煉金術士,是個對用藥瞭如指掌的教授,親朋患病時可充當半個醫生。 對他來說,sell drugs 只是副業,正職是教書唸書和看港產陳年舊片學粵語。 胖Doi 是個好學的好男孩。

胖Doi很會燒飯做菜,最拿手Soufflé au Fromage 和 Blanquette De Veau,擅長法式菜的他卻誓要娶個原汁原味的Asian girl 做老婆。


寫胖Doi,是因為他是我其中一位bf: 不是boy friend,是best friend。 他亦是唯一一位鼓勵我寫,承諾 “I will be your reader” 的人,只可惜,他不懂看中文,我又不擅寫英文。 看來我可能連這唯一的讀者也會丟了。